据了解,《藏匿》是一部二战题材戏剧,源自该剧导演帕维尔·帕西尼的姨妈的真实经历,二战时她还是个小女孩,曾在犹太人居住区被女影星伊莲娜·索尔斯卡救助。“《藏匿》是一部浸没式戏剧”,斯雷布纳向记者介绍,“剧场的原有结构被打破,观众席将用于布景,所有观众作为演出的群体角色出现,以战争受害者的身份体验历史。当然,戏中的道具就显得非常重要,一定要有近似战争时期的破败感。”
斯雷布纳告诉记者,在波兰时,演出所用的道具基本都是搜集到的二战旧物,但因运输困难,原版道具无法运到天津,为此,必须要在天津找到一批合适的旧家具,再经过处理,尽可能使之贴近剧中的时代。在旧货市场,斯雷布纳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她仔细端详着身边的每一件家具,找了近一个小时,一把枣红色的破旧木椅才入了她的“法眼”。整个一下午,斯雷布纳收获了几块床板、十几把椅子和两个衣柜,但她说后几天仍要在天津继续寻找。“这些道具有仅作于装饰用的,也有要使用的,像剧中我们会有现场的音乐演奏,届时就会把乐器架在道具上,尽可能给观众全方位的体验,”斯雷布纳说。
巧合的是,上周末华沙跨大西洋剧团在天津大剧院演出的戏剧《卡尔·霍克的影集》同样是二战题材,不过是以纳粹党卫军的角度演绎,而《藏匿》则是以犹太人的角度带领观众体验,斯雷布纳告诉记者,她观看了9日的演出,觉得天津观众很会欣赏戏剧,特别期待观众们对《藏匿》的评价。她还告诉记者:“这是剧团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因为《藏匿》以战争受害者的经历为内容,所以我们也派了同事去北京、上海等地采访当时逃难到中国来的犹太人后代,有价值的材料将会加入到此次演出中,为《藏匿》和中国观众之间建立起联系。”(记者翟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