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通透 宁静致远 军旅书法家访谈录——卿建中
www.zg-xbwh.com   2016-07-05 16:22:52   浏览次数:

 
  黄俊俭:您爱好广泛,对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其对书法情有独钟。您觉得书法与其他艺术之间有何联系?识别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卿建中:个人爱好广泛也是自己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吧。我是觉得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只有在生活的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生命才会有激情、生活才会充实、时光才不会虚度。人生苦短,就算活一百岁也只有三万六千天,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的,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等于在拓展生命的宽度,能够在有生之年多经历一些事,就会给人生多留下一些回忆和印迹。所以,我对很多文体项目都非常有兴趣,也都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广泛的爱好,对我工作层次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众多业余爱好中,我最热爱、坚持最好、付出最多、时间最长、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书法,可以说是从爱好到爱了。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天不写一会儿就觉得少了些什么。工作再忙每天都必须写,时间短则十几分钟、半小时,长则几个小时,三十多年就这样坚持过来了。人一旦爱上书法就会有无穷的乐趣,就会感到每天时间过得很快,书法可以分解你心中的忧愁,可以分享你生活中的快乐。我把练书法有时作为一种泼洒、有时作为一种发泄、有时作为一种倾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休闲和放松。我长期在总部机关从事人事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很难摆平,许多问题很难处理,经常在很纠结、很闹心的时候,自己就一个人关起门来写字,用笔墨在宣纸上尽情地发泄、倾诉,全心投入、排除杂念,心中所有的烦心事就会荡然无存,一切的压力就会缓解。有人说我的字里透露着一种情愫,恐怕也是源于这些经历吧。我切身体会到书法是我人生中通往快乐的桥梁,也是渡过难关的载体。苦也是乐,累也是乐,有时从非常忙的工作中抽出点时间写上几幅字,神经一下得到放松;有时候出差回到家都半夜了,也要先钻到自己的书房练一会儿才回家;有时写出一幅得意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脑子里总想着,睡到半夜醒来还要去看一眼;有时写完一幅字挂在墙上,倒退几步,一边抽着香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自己的作品,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惬意了。
 
  书法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相同相通之处很多,世界本身就是联系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有联系。比如书法与音乐都讲究节奏感,音乐是通过节奏的快慢强弱来表达旋律美,书法通过节奏的快慢和轻重来表达线条美;书法与下棋都讲究谋篇布局,下棋要走一步看三步,书法要意在笔先,写一个字想全篇字;书法与画画都讲究线条和色彩,画画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明快的线条来展现美,书法通过浓淡的墨法和流畅的笔划来展现美。把这些艺术门类之间的特点规律了解掌握了,做起来就会有无穷的乐趣。
 
  谈到书法作品的标准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唯一能统一的标准就是美感,就是在用墨、运笔、手法和字体间构上能给人美的享受。我始终认为书法作为一项传统的艺术,首先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欣赏,大多数人认为你的字美才叫美;如果大多数人不喜欢,你写得再专业、再高深莫测也不算好。书法作品应要有她的根基和出处,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有些作品靠捷径、靠取巧,甚至靠标新立异,追求奇怪、奇丑来勾引大众眼睛,没有任何依据和传承,我认为那不叫艺术,也不叫创新,而是鬼画淘糊、歪门邪道,不宜提倡。
 
  黄俊俭:您学习书法是从什么帖入手的?请谈谈您的写书历程。
 
  卿建中:在写书的道路上我还是始终坚持先入古而后创新的路子。因为汉字原本就是我们的书圣先贤们创造流传下来的文化国粹,只有以古为根,方能主干粗壮且枝叶繁茂。遍学百家、自成一家这是学书法普遍认同的方法。我虽然尚未自成一家,但我确实在入古上追寻过百家。我学习古人书法首先选人再选字,可以说是从追寻古人先贤的人生轨迹开始的。因为古代能流传下来的墨迹都是经典珍品,而且能称得上是大书家的也都属上等人品,书品人品都值得我们后人仿效研习,只有学其事尚其法,方可得真法。我学习“二王”,主要是取其古雅雄逸、俊秀妩媚之美;我学习颜、柳,主要取其刚柔并济、笔力洞达之美;我学习米芾,主要取其意趣善变、潇散舒迭之美;我学习王锋,主要取其笔墨简妙、神韵通贯之美。应该说我在楷、行、草、隶上都下过一些苦功夫,古人先贤的作品真是博大精深,望尘莫及。越学越感到难度大、越学越感到差距大,越学越感到学无止境。因此我想在学习古人先贤上是毕生的,无穷无尽的。
 
  黄俊俭:您认为学习书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其难点是什么?
 
  卿建中:我的恩师书法大家李铎先生说:“学书之道唯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此学书之妙。”书法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艺术,学习起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关于方法方面的问题,许多大家都有丰富的经验和介绍,都值得学习借鉴。但我感到最重要、最关键、最难的是坚持。许多人开始非常喜欢书法便提起笔来练,我周围许多人开始都拉开架势,纸笔墨砚准备得非常全,但练一阵子之后觉得太难了就笔放南山,放弃了。坚持与兴趣有关,做任何事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练书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寂寞难耐之路。喜欢一阵子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却是对一个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坚持下来。坚持与名利无关,书法的神韵意境源于书者之心性修养。练习书法很重要的动力就是要你带着什么样的心境去练。古人留下了大量书法雅品,之所以神韵绝伦,固然有笔下功夫,但与他们书写时的非功利心境直接相关,如:被誉为天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当时一批文人墨客在兰亭流觞作诗时,王羲之即兴为诗集撰写的序文;被历代书法名家视为珍品的《荐季直表帖》,是钟繇给皇上书呈的一篇奏表;草书名帖《书谱》,是孙过庭撰写的一篇关于书法的论著;流芳千古的行书力作《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悼念其侄季明草拟的一篇祭文稿,等等。他们在书写时,毫无书法创作之意,更无参展参赛获奖、入市论价获利、装裱挂赏获誉之心,完全是信笔而书,以平常心写平常字。我之所以几十年能够坚持下来,回头想想,的确是由于对书法非常热爱,始终充满兴趣。
 
  黄俊俭: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练字的?您有严格的时间表吗?
 
  卿建中:我练字起步时间比较早,74年上初中时受学校一位叫黄体泉的美术老师影响,就喜欢上了毛笔字。这位老师是国民党的官员,文革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我们学校教书。个子高高的,身板挺直,五官端正,非常帅气,书法写得非常好,应该说我喜欢书法就是从崇拜这位老师这个人开始的。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上学几乎是半工半读,没有太正经地上什么课,觉得毛笔字很美,又有时间,就开始学着写。没有宣纸只能在报纸上写,偶尔写一幅作品也是在大白纸上写,然后用广告色把四周涂上当绫子,挂在自己家的墙上,慢慢地有人夸我字写得好,兴趣就越来越高涨,就经常在脑子里默写字。没有字帖,走到大街上看到一些牌匾、对联都要凝神关注看半天。从那时起,一些好的书法作品就成了自己非常重要的兴奋点。由于在职在岗,练字只是一种业余活动,也只能在工作之余去练,没有严格的时间表,唯一做到的就是每天必须练一会儿,特别是在总部机关工作十分繁忙,每天都加班加点干工作,留给自己写字的时间只有靠挤。当今社会人心很浮躁,业余时间许多人都在忙于应酬交往,沉浸在酒绿灯红之中,自己能放下一切钻进书房练练书法,也是为了守住自己的一片宁静。
 
  黄俊俭:有人认为,什么人都可以拿起笔写字,但并不是什么人写出来的都是书法,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书法家的。您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卿建中:这话很有道理,我十分认同。文以载道,书为心声,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内心世界的外在反映。我始终认为写字和书法是不同的,字靠练,书法除了练更多的靠悟、靠修,字写得再好只能是一种技术,只有书法才称得上是艺术,写字再好充其量成为一个匠人,而书法写好了才能成为家,技术是术、艺术是道,道才走得远、才能流传千古。书法除字法还有笔法、墨法、章法和心法,而心法则是字外的功夫,是人生修炼和内涵的长期积蓄,学书法就是学习辩证法,掌握书法就是掌握辩证法,书写运笔讲疾涩、提按等的统一,结体讲平正与险绝的统一,用技讲有法与无法的统一,都是自然存在的辩证法则在书写中的反映。我写字喜欢用长锋羊毫,非常柔软的笔,通过自己的功力和驾驭能力写出自己意想中的作品,就有一种成就感。
 

相关热词搜索:建中 访谈录 书法家

上一篇:著名青年书法家 常春博士专访—— 我眼中的知性美女原来非她莫属
下一篇:笔伴戎马行——朱航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