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八大最有个性的作家
www.zg-xbwh.com   2015-03-18 10:37:33   浏览次数:

  代表作:《红高粱系列》、《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
 
  阅读过莫言小说的读者都知道, 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间展开:一个是残酷现实,细腻生动地展现当前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其核心主题是“饥饿”和“不公”(比如《生死疲劳》、《檀香刑》、《丰乳丰臀》等);
 
  另一个是浪漫世界,以强大的想象力推进到被官方历史严厉遮蔽的微暗世界,关键词是“生命力”和“人性”(比如《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这两条藤蔓分别蔓延,各自结出了丰硕果实,并在彼此吸引中渐渐靠近。因为莫言文学创作的这些类别与其他作家的特点,所以他在原创性文学方面,才有了类别于其他作家的自我突破与创新。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品推荐:《蛙》
 
  【内容简介】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爆炸》、《师父越来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1996年《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马原:任何时候,一个以钱为中心的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
 
  代表作:《纠缠》、《牛鬼蛇神》、《叠纸鹞的三种方法》
 
  “文学需要机遇,小说尤其需要。这个机遇经常是和大历史相联系的。”马原说,“有趣的是,在最近20多年,中国社会开始变化,个人财富迅速变化,突然发现,很多荒诞就此诞生。”正是迅速成长壮大膨胀起来的新财产时代,给小说家们提供了极好的文学机遇,马原也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却坚称:这肯定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任何时候,一个以钱为中心的时代都是最坏的时代。”马原说,任何良知道德感在今天都可以视为无物,这肯定是最坏的时代。“对文学我也认为是最坏的时代。小说家找素材,从前这是艰苦的劳动,在今天变得轻而易举了。小说的素材真是比比皆是。这些故事是新的小说家们的机遇,他们根本不必去体验生活,因为每天都在纷扰,都在杀戮、拼搏,都在争斗、勾心斗角之中。生活已经是特别无趣了。”马原认为,这个时代不是会产生文学巨匠的时代,而是刚好相反,因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事情。
 
  (来源:晶报)
 
  作品推荐:《纠缠》
 
  【内容简介】
 
  姚清涧老先生留下遗嘱,将存款和房产变现捐赠母校檀溪小学。其女姚明和其子姚亮执行遗嘱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繁难——晚辈对捐赠的不解;经办机构官僚主义的刁难;辨别找上门来“同父异母”哥哥的真伪;檀溪小学校长力拒将捐赠房产变现等等;同时姚亮因在房产证上写了儿子名字陷入可能被要求提前分割房产的窘境,姚明也面临房产受前夫觊觎等麻烦……
 
  韩少功:“寻根文学”倡导者
 
  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马桥词典》
 
  在以韩少功为代表的一批“寻根文学”倡导者们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更多需要肯定和弘扬的是“不规范”的、存在于野史、传说、边地风俗以及道家思想和禅宗哲学中的文化精华,就如阿城在“三王”系列中所描述的;而对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被体制化了的“规范”文化,则持拒斥、否定、批判的态度。
 
  相对于“三王”系列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痴迷,《爸爸爸》、《女女女》则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
 
  作品推荐:《爸爸爸》
 
  【编辑推荐】
 
  《爸爸爸》为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余年的名篇汇粹。其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他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韩少功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神秘瑰奇的楚文化,使文本涂抹上浪漫谲异的色彩,重新展开了神境与人间的对话。
 
  【作者简介】
 
  韩少功,男,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长篇随笔《暗示》,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1981),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1997),全国鲁迅文学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以及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字(2002)等。
 
  王朔:以绝望的姿态“玩”文学,用夸张的调侃嘲讽所谓的崇高,却让你在笑声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代表作:《玩的就是心跳》、《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是你爸爸》
 
  反传统反文化思想,王朔之所以成为王朔,归根结底还在于他所处的历史年代。是那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王朔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他反传统反文化的思想,造就了王朔。王朔是一种文化现象,“认识王朔,必须把王朔放在当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放在当代文学的背景中考察。”
 
  在那个由“革命”向“市场”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王朔们这群“局外人” 、“文化边缘人”却始终难以在社会和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他们在这个转型中感到迷茫,惊慌失措而不知何去何从。于是他们感知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并将它们无限地夸大。他们自觉无力改变社会现实但是又必须要生存下去,所以只能生活在深深的无奈之中。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加上未来希望的渺茫,使他们极力批判传统反对精英文化,用嘲讽这一艺术手法去调侃貌似崇高的文学。
 
  作品推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内容简介】
 
  在第一个生活阶段里,我是一个靠敲诈勒索为生的罪犯,常常与同伙冒充警察去饭店客房讹诈嫖客的钱。某一天,我在公园里认识了女学生吴迪,自此我们便相爱了。后来吴迪为报复我而走上邪路,直至为我殉情自杀,而我最终也没逃出被逮捕并被判刑的下场......
 
  【作者简介】
 
  王朔:北京人。1958年生,迄今已发表多部中篇及长篇小说,约16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连续剧。
 
  代表作《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等
 
  格非:好的作家与文章都需要耐心等待读者到访
 
  代表作:《青黄》、《敌人》、《迷舟》
 
  “一个有追求的作家,花那么大功夫在情节布局上使那么多‘花招’,都是在召唤懂的读者。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模范读者’啊!”格非说,“有一群人认同写作者的价值观,读懂文章背后潜藏的含义,这时读者与作家才建立真正的联系,也是写作者最快乐的时刻。无论文学走到哪一步,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都提醒我,要耐心地等待读者成熟。”
 
  格非则认为,好的作家与文章有一部分是需要待访的——即文学需要等待某些未来读者的访问,“曹雪芹、杜甫的文章诗歌就是投向未来,有一代代的人来研读。写作就是建立一座岛屿,期待着某一天有人访岛。今天的写作者必须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所有中国或西方的文学遗产,然后创造新的方法,在不同层次上与读者进行交流。这恐怕是当下文学亟需变革的方面。”
 
  (来源:文汇报)
 
  作品推荐:《隐身衣》
 
  【内容简介】
 
  作为资深音乐发烧友的主人公,以为高端客户定制高级音响设备为生。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神秘人物的订单,从此陷入诡异莫测的谜局……
 
  小说设置了重重悬念,讲述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社会剧变中的人们追名逐利而起伏跌宕、凶险无着的命运。本书的写作延续了作者自“江南三部曲”以来对现实世界高度的关注与思省。
 
  余华:其小说创作在中国的先锋派中最具原创性
 
  代表作:《现实一种》、《活着》、《在细雨中呼喊》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文坛出现了先锋小说浪潮。余华,他以不可替代的余华风格拓展了小说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使先锋小说对传统的写作模式和美学风格的反叛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余华的创作,不仅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小说,也区别于先锋小说作家中的其他人,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作品推荐:《活着》
 
  【编辑推荐】
 
  《活着》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余华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残雪:看似荒诞、毫无逻辑的语言背后,实则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黄泥街》、《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在中国当代文坛,残雪是一个特殊的作家。她呈现给读者的通常是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情节连贯性和因果性的、碎片式的、荒诞而怪异的世界,常常令人感到困惑。用心研读文本,不难发现在她貌似荒诞、无逻辑的语言背后却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她笔下的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模糊的象征里蕴含了人们内心深处一些阴暗而又偏执的人性之根,她在强烈的复仇快感的情绪倾泻中彰显着艺术本真。
 
  有人概括残雪作品的诗性哲理:“恐惧和坚强,苦难和欢乐,希望和绝望,爱念和死亡,全都以一种能动的诗意快感的纯形式给予我们,让我们直观。”其作品依托超现实物化手段的运用和繁复神秘的意象体系的营造,由非正常心态的主观情绪或者一堆抽象理念凝聚而成,形成了诡异、空灵、诗意的美学风格。
 
  作品推荐:《黄泥街》
 
  【内容简介】
 
  《黄泥街》是残雪的处女作。她营造了一些貌似难以理解的、但却不是毫无意义的意象性的文字,这种独特的“潜意识写作”,有评论家称为“黑暗灵魂的舞蹈”。
 
  小说讲述着一件件诡异的琐碎小事,黄泥街到处肮脏不堪,每个人都无所事事,做着白日梦,大热天也裹着棉袄,到处都是死猪、死猫、烂肉,蛆、苍蝇,蚊子,大便小便,天上还会掉死鱼,大家都在说梦话,造谣,吓着别人也吓着自己。全书充斥着肮脏、混乱和纠结的意象。
 
  【作者简介】
 
  残雪,女。原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残雪是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
 
  贾平凹:独特的创作视角,重新激活当代散文活力
 
  代表作:《商州系列》、《废都》、《浮躁》
 
  贾平凹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在许多散文作家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背景下,贾平凹以其风格多变却始终持续不断的创作成为散文文坛的“常青树”,在散文创作遭遇冰封期之时,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
 
  作品推荐:《浮躁》
 
  【编辑推荐】
 
  本书以农村青年金锁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本书是作者“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文学大奖。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带灯》等。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作家 个性

上一篇:乌镇戏剧节最佳戏剧奖▕ 话剧《跳墙》
下一篇:艺考揭秘:哪些考生能入考官法眼?

分享到: 收藏